如何縮短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時間
目的分析精益管理技術和方法對于縮短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時間的效果。方法采用精益管理技術和方法分析原有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流程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優化和改善標本放置、人員培訓、崗位時間及崗位分工等環節,再造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流程,比較改造前后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當日發出率及報告時間。結果流程優化前藥敏試驗結果當日發出率為21.9%,藥敏試驗報告所需時平均為20.4h,優化后分別為93.0%和8.7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益管理在縮短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時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臨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診治和縮短平均住院時間有著積極的意義。
精益管理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其核心理念是不斷地優化流程,改進技術,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達到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實現為客戶提供及時和優良的產品和服務。近年來,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廣泛地應用于醫療行業中來,通過有效地改進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從而實現相關利益方即管理者、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滿意。
微生物檢驗對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生物快速檢測和鑒定方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快速藥敏試驗的檢測過程可在6~13 h內完成,然而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下,絕大部分藥敏試驗結果不能在實驗當日報告給臨床,造成臨床治療的延遲。為加快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發放速度,為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本科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引入精益管理理念,使用精益管理工具全面分析微生物藥敏試驗的所有環節,找出原有流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實行了全方位的流程改造,有效縮短了微生物藥敏試驗報告時間,提高了臨床滿意度。
1材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為加快藥敏試驗檢測速度,每天早上7:30由兩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對前1 d處理的標本進行篩查,找出可以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的標本,并立即進行藥敏試驗。下午由當班工作人員審核已完成的藥敏試驗結果,并發放給臨床,報告發放的時間節點為18:00時,其余的報告由第2天上午當班的工作人員統一發出。經統計分析2013年1~6月3 154份藥敏試驗結果的報告時間,結果顯示:藥敏試驗報告當日發出率報告率僅為21.9%,絕大部分報告需要到第2天才能報告給臨床,從而導致臨床治療的延期。
1.2方法
1.2.1多次召開微生物工作人員品質指標會議,對影響藥敏試驗結果報告時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利用魚骨圖進行梳理,找出需要進行改進的相關因素,魚骨分析圖見圖1。
圖1影響因素魚骨分析圖
1.2.2改進崗位時間和職責將每天兩名專職負責藥敏試驗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調整為8:00,增加夜班人員1名,上班時間為13:00~21:30,主要負責當日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報告的發放。改進前后的工作流程及時間如圖2。
圖2改進前后工作流程
1.2.3優化標本的放置將接種好的培養基按處理的時間順序,分為當日標本、往日標本和已純培養待鑒定和藥敏試驗等幾大類,分別放置于培養箱的指定區域,便于快速篩選并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1.2.4人員培訓對負責藥敏試驗結果發放的工作人員加強技術培訓,內容包括藥敏試驗操作流程、藥敏試驗結果報告規則、不同細菌的耐藥表型(常見的耐藥表型、少見耐藥表型)、檢測系統常見故障及處理、疑難問題的處理等,經考核合格后準予上崗。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運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組間比較,運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分析流程改進前后藥敏試驗報告各3 154例和3 051例,結果如下。
2.1藥敏試驗結果改進前當日發出率總計3 154例,報告數691例,報告率21.9%,其中陽性菌711例,報告數102例,發出率14.3%;腸桿菌1 358例,報告數426例,發出率31.4%;非發酵菌1 085例,報告數163例,發出率21.9%。藥敏試驗結果改進后當日發出率:總計3 051例,報告數2 839例,報告率93.0%,其中陽性菌686例,報告數630例,發出率91.8%;腸桿菌1 371例,報告數1 327例,發出率96.8%;非發酵菌994例,報告數882例,發出率88.7%。
2.2藥敏試驗結果當日發出率由流程改進前的21.9%上升到9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藥敏試驗報告所需時間,改進前平均為20.4 h,改進后平均為8.7 h,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菌種藥敏試驗報告所需時間見表1。
表1不同菌種藥敏試驗報告所需時間(h)
3討論
醫院推行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根本目的是通過有效地改進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便捷、最準確的醫療服務。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微生物檢測技術和方法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一大批快速檢測技術和檢測設備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和開展,為加快微生物檢測速度,縮短報告時間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然而在工作流程和實驗室管理上不合理、不到位,限制了這些快速檢測技術優勢的發揮。
本科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圍繞如何利用好現有的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展開了廣泛的調研、分析、討論,秉承精益管理的理念,采用精益管理的技術方法,對實驗室藥敏試驗流程進行改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報告時間。在現有模式下,90%以上的藥敏試驗結果可在實驗當天的21:30前發放至臨床,臨床醫生可根據檢測結果于當日或次日上班時即可制訂或調整治療方案,對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及縮短平均住院時間有積極意義。當然,在現有工作模式下仍有部分藥敏試驗結果不能在實驗當日發出,主要原因:(1)某些細菌生長緩慢;(2)一些藥敏試驗仍需要采用傳統的制片擴散法、肉湯稀釋法或E-test法。針對這些情況,本科也采取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工作人員自覺延長夜班時間,采用分段發放藥敏試驗結果等方法,盡可能為臨床診治提供快速地檢測結果。結果顯示,采用精益管理手段改進流程,在縮短微生物藥敏報告時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臨床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精益管理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改進過程,在醫療機構的應用中,其核心是有效地改進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終極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而對于實施項目的醫務人員,則是通過精益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無效勞動,最大程度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