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S與SIBO癥狀嚴重程度、糞便微生物組方面的差異
1.背景:
IBS是常見的腸-腦軸紊亂疾病,SIBO指因細菌數量過多引發的胃腸道綜合征,二者癥狀相似,但關系尚不明確,且SIBO癥狀嚴重程度與微生物豐度的相關性結論不一,故開展本研究。
2.方法
參與者招募:依據羅馬III標準,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招募IBS患者、SIBO患者和健康對照者(HCs),進行乳糖氫呼氣試驗(LHMBT),并排除不符合條件者。
倫理審批與知情同意:研究遵循赫爾辛基宣言,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臨床評估與采樣:記錄參與者人口統計學數據、腸道習慣、胃腸道癥狀等,用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和胃腸道癥狀評分量表(GSRS)評估,收集糞便樣本并凍存。
腸道微生物組分析:提取糞便微生物基因組DNA測序,用多種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樣性、差異菌群等,預測功能并注釋。
糞便代謝組學分析:用UPLC-ESI-Q-Orbitrap-MS系統分析代謝物,篩選差異代謝物。
統計分析:用SPSS 26.0軟件分析數據,設定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臨床表現:IBS患者腹痛、腹瀉更嚴重,受癥狀影響更大;SIBO患者對排便習慣更不滿意。IBS患者蛋白攝入高、膳食纖維攝入低;SIBO患者脂肪攝入高、碳水化合物攝入低。
糞便微生物組概況:IBS組α多樣性高于HCs和SIBO組,但功能多樣性更低,三組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顯著差異。
差異和獨特菌群:IBS組厚壁菌門與擬桿菌門比例更高,有獨特細菌;SIBO組有獨特細菌,且富含與產氣相關的細菌。
菌群共現網絡:SIBO組菌群共現網絡更復雜,瘤胃球菌科被定義為核心細菌。
功能差異:IBS患者某些細胞過程和信號通路相關功能增強;SIBO患者多種營養代謝途徑功能富集。
代謝物差異:鑒定出389種差異代謝物,IBS和SIBO組分別有特征性上調代謝物。
相關性分析:IBS組部分細菌與癥狀正相關,功能與癥狀也有相關;SIBO組部分細菌和功能分別與便秘及腹瀉、腹脹相關,且代謝物與細菌、功能之間存在關聯。
4.結論
IBS患者癥狀更嚴重,伴有機會致病菌富集和特定代謝物變化;SIBO患者對排便習慣更不滿意,菌群以產氣菌為主,功能和代謝物也有特征性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物有望作為區分二者的生物標志物。
相關新聞推薦
1、不同濃度的?全反式維甲酸對胰腺癌PANC-1和骨肉瘤U2OS細胞生長影響
2、磷霉素鈉聯合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對醫院感染中常見病原菌體外抗菌活性——結果、結論
3、小龍蝦prx 6基因在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分子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