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與唇腭裂及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有何關聯(一)
摘要:唇腭裂患者是齲病、牙周病、中耳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易感人群,其健康狀況受到廣泛關注。口腔微生物在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其也影響唇腭裂手術的預后,甚至序列治療效果。目前研究發現,唇腭裂患者與健康人群相比,其口腔微生物群落組成具有明顯差異性,且變形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口腔常見微生物的豐度顯著高于健康人群。防治唇腭裂的易感疾病及術后感染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就口腔微生物與唇腭裂及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做一綜述,以期為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的臨床防治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人類口腔中定植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且微生物群落與宿主間處于平衡穩態。當口腔內解剖結構改變時,易導致菌群失衡,從而引發多種口腔感染性疾病,甚至影響全身健康。唇腭裂是常見的先天性顱面發育畸形,由于其伴有頜面部形態、結構及功能等多方面的缺陷,因而更易受到口腔菌群變化的影響,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口腔中致病菌或機會性致病菌的感染是唇腭裂患者局部和全身疾病及唇腭裂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潛在危險因素。唇腭裂手術前后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組成與手術預后有著顯著關聯。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特征對于識別與全身性疾病潛在關聯的致病菌和共生菌具有重要價值。若能通過口腔微生物的變化防治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及術后并發癥,將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現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口腔微生物與唇腭裂及唇腭裂患者易感疾病的相關性進行綜述。
1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特征
口腔是與外界連接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通道,為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濕度和營養源。不同的口腔部位,因其解剖結構差異而含氧濃度不同,其微生物特征也不盡相同。口腔微生物群與宿主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維持著口腔微生態的動態平衡。口腔微生態一旦失衡,不僅會導致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還會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統疾病。
唇腭裂患者口鼻腔的結構功能缺陷,使其口腔微生態系統紊亂,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發展更為復雜。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于細菌在多物種群落中存在時能夠改變其他病原體的毒力和基因表達,使得共生和潛在致病微生物大量增加。研究發現,健康新生兒的口內近乎無菌,出生后開始逐漸建立口腔正常微生物群落。經檢測,新生兒口腔中的早期定植微生物主要為各種鏈球菌。但唇腭裂患兒從出生到3歲,其口內的乳桿菌、變形鏈球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的檢出率都顯著高于同年齡段的健康兒童。此外,另有研究也表明,唇腭裂患兒有著更高的潛在致病微生物定植量,尤其是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乳桿菌和變形鏈球菌等,并認為這可能會顯著增加齲病、牙周病等感染性口腔疾病,以及口鼻瘺、腭瘺、牙槽移植骨感染吸收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關于經過修復手術的唇腭裂患者與健康人群的微生物群落是否存在差異,最近研究報道,學者們通過高通量測序比較分析了口鼻瘺術后唇腭裂患者與健康人群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發現唇腭裂患者仍然與健康人群存在顯著差異,奈瑟菌屬、卟啉單胞菌屬、鏈球菌屬、嗜血桿菌屬等數量增加,表明僅靠解剖修復可能不足以協調唇腭裂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間口腔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差異。
2口腔微生物影響唇腭裂治療及預后
口腔微生物感染可使任何手術復雜化,了解唇腭裂患者的潛在致病菌可進行適當的風險管理,對唇腭裂手術的成功意義重大。
2.1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是口內常見的機會性病原體,能與其他常見致病菌交互作用,具有明顯影響口腔微生物生態與宿主之間平衡的潛力,與牙周病、口腔黏膜感染、面部間隙感染等口腔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唇腭裂患者異常的口鼻交通,使其更易積聚菌斑,導致潛在毒力強的白色念珠菌定植顯著增加。
鼻牙槽矯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療的重要一環,其是奠定唇腭裂手術成功的基礎。然而研究發現,通過不同時期采集鼻牙槽矯治器的拭子樣本,發現其極易黏附白色念珠菌,顯著增加了白色念珠菌的定植,降低了唇腭裂患者口腔黏膜的保護能力;患者使用鼻牙槽矯治器成為了潛在感染源,其會增加術后感染概率,影響手術效果。最近研究報道,有學者在矯治器中摻入了氯己定納米材料并評估其抗菌功效,發現其可有效殺菌,是減少微生物感染的有效預防方法。此外,學者們通過對唇腭裂患兒術前裂隙處及術后修復處進行拭子采樣并行體外抗真菌藥敏試驗,發現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氟康唑可有效降低白色念珠菌的定植,且隨著手術時間的推移,白色念珠菌的數量和種類顯著減少。由此提示,正確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減少真菌的口內定植,降低感染的可能,有助于獲得理想的手術效果。
2.2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口腔頜面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時也影響唇腭裂修復術后的創口愈合。牙槽突裂植骨術區創口的炎癥和感染是導致骨移植物吸收量高、成骨不良的主要因素。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口腔感染的常見細菌,在骨移植術區感染創口細菌培養中表現出顯著的檢出率,可見其在術區創口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研究發現唇腭裂患者口腔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顯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在鼻腔中有更高的檢出率;而在腭裂修補術后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口內定植量明顯減少,可推測裂隙關閉后含氧量的改變可能減少了細菌的定植,但不可否認術前致病菌的控制很有必要。
2.3其他微生物
口腔感染常為多種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可導致唇腭裂術后并發癥,如腭瘺、口鼻瘺等情況發生,嚴重影響手術效果。研究報道,通過術前鼻拭子細菌培養發現,當卡他莫拉菌呈陽性表達時,唇腭裂術后創口常愈合不良,口鼻瘺的發生率明顯上升。此外,通過Meta分析也證明了與唇腭裂術后創口愈合不良密切相關的微生物,如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和熱帶念珠菌等。因此,對患者術前進行口鼻咽部潛在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是有必要的,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相關新聞推薦
1、新型廣譜陰溝腸桿菌噬菌體ZX14的分離鑒定、生長曲線、體體外殺菌活性實驗(四)